03版

整治农村高额彩礼需要久久为功 2025年09月10日  潘铎印

■ 文/潘铎印(公务员)

综合整治农村高额彩礼问题是党中央关注、群众关心的一件民生实事。在近日召开的部分省份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整治经验交流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各地要加强农村婚恋公共服务,强化社会婚介组织监管,集中整治哄抬彩礼和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新华网)

彩礼,古已有之。《礼记》记载:“男女无媒不交,无帛不相见。”纳彩名列中国古代婚仪六礼之首。然而,虽然传统彩礼与金钱直接挂钩,但其本是传统婚俗中表达诚意的礼仪。现如今,这一传统礼仪却在部分农村地区异化为“婚姻标价”。

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2019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6次点名高额彩礼,持续部署破解之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宣传引导、婚俗改革、婚恋服务、打击婚托婚骗等方面综合发力,推动局部地区彩礼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在高额彩礼成为“乡村爱情”绊脚石的现状下,中央一号文件多次聚焦婚俗改革,向高额彩礼说“不”,这一政策导向是对婚嫁陋俗的纠偏,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移风易俗的关键一招。

然而,在一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依然突出,部分家庭为下一代成家而掏空家庭积蓄,甚至背上沉重债务,导致出现“因婚致贫”“不敢结婚”等现象,严重侵蚀了社会伦理道德,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引发社会关注。

打好农村高额彩礼整治攻坚战,需要持续用力。国家层面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高额彩礼的法律界定,让治理高额彩礼有法可依。相关部门要强化高额彩礼乱象专项整治,加大对以婚姻为名骗取彩礼的“婚托”“婚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借婚敛财”等行为依法严惩,以法治之力筑牢社会底线。

多管齐下整治高额彩礼,需要久久为功。一方面,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和法治宣传教育,优化农村婚恋公共服务,传递正确的婚姻价值观,是让婚姻回归情感本质、让彩礼归于“礼”的必要之举。另一方面,应注重柔性引导,出台对“低彩礼”“零彩礼”的激励措施,通过持续的正向奖励,让文明新风更加深入人心。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应积极发挥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作用,紧紧牵住治理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的“牛鼻子”,推动文明新风落地生根,实现移风易俗长久见效。

整治农村高额彩礼,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它需要的不仅是政策的刚性与力度,更是文化的柔性与温度,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当每一个农村家庭都能自觉摒弃高额彩礼的陋俗,每一对新人都能以爱情为基石步入婚姻殿堂,乡村便将迎来风清气正的新风貌,从而为乡村振兴注入更持久的文明力量。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