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

“人机共跑”马拉松开启新未来 2025年05月07日  汪昌莲(职员)

│画中话│■ 文/汪昌莲(职员)

全球首次“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近日在北京市完赛,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组建的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其中6支队伍成功完赛。(央广网)

马拉松作为一种极限运动,不仅考验选手的体能和意志力,更为科技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测试场。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奥运会等大型赛事中的应用,已经证明了其在提高运动表现和裁判公平性方面的巨大潜力。近日举办的“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进一步将科技与体育的结合推向新的高度。人形机器人在与人类选手相同的赛道上奔跑,不仅需要应对复杂的真实路况,还要完成动态避障、长时间续航等高难度任务,无疑是对机器人技术成熟度的一次全面考验。

据报道,为了适应长距离的奔跑,参赛的研发团队在机器人的关节设计、散热技术、材料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有的团队通过“减重”措施,将机器人的手部替换为轻质材料;有的团队则专注于提升机器人的足部耐磨性,为其穿上了特制跑鞋。这些技术细节不仅展示了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也预示着未来人形机器人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潜力。从灾害救援到智能制造,从长距离巡检到家庭陪护,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将为人类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

这场人机共跑的意义,不仅限于技术层面,更是一场科技与人文的“双向奔赴”。赛事中的“铁马隔离”和“机器人接力”等规则设计,展现了人机协作的现状与未来。而在技术不断突破的同时,人们必须思考如何平衡技术与人文。当机器人能够完成越来越多对于人类而言的极限挑战时,关于劳动替代、身体定义、存在意义的讨论,也变得愈加重要。

未来已来,“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只是一个小小的序章。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成熟,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将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得力助手,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更多力量。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