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版

无柳不清明 2025年04月09日  张锦凯

■ 张锦凯

一幅中国水墨画卷徐徐展开,有烟雨,有梨花,有杨柳,这就是清明的意境。雨,是清明的泪,它汇成思念的河;梨花,清淡而素雅,细雨霏霏梨花白,山水天地之间,一片清明;依依柳枝,与雨相伴,且听风吟,“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无柳不清明。

一场雨过后,春光明媚,燕语莺声柳色新。河岸边的柳树抽出碧绿的细枝,春风把柳叶裁剪得细细的,千万条垂下来,一丝丝柔嫩纤美,好似歌曲的五线谱。风起,垂柳飘逸,撩拨着绿波盈盈的河水,奏出动人的旋律。一池春水碧玉天,不知是河水滋润柳树,还是柳枝浸染河水,那翡翠般的绿色,让人心旷神怡。青青柳枝,带着柔美的诗意,与烟雨、梨花一起融进了清明的时光。

清明时节,柳树的枝叶茂盛,颜色翠绿,充满生命的活力,寓意前程似锦,象征事业顺利。春柳虽已在诗词里飘拂了几千年,但每每吟诵,依旧年年柳色新,植根在历史长河的两岸。品读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萱草恢复了绿色,柳枝泄漏了春光,万物生长,天地清明。唐代诗人来鹄在《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塘庄》中写道:“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烟光,即指柳色。柳絮如烟的柳林,再加上袅袅炊烟,柳枝便若隐若现,阳光照耀,更是如烟似雾,春光暖人心。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独行于隋堤上的柳枝间,北宋婉约派词人周邦彦“登临望故国”,怅然叹道:“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其实,折柳寄情的中国式浪漫已流传了千年:唐朝时,人们出长安城东门送别亲友,到灞桥后止步,折下桥头柳枝相赠,一枝灞桥柳,道不尽离别愁。清明折柳相送,这是古人的浪漫,“柳”与“留”谐音,我们只需会意其中的韵味,管住自己的手,留下一个绿意盎然的春天:无柳不成春,无柳不清明,劝君莫折枝,留得春色满人间。

柳笛悠扬,声声入耳,涤荡人心,人清明,心也清明,或许这就是清明的一种意境。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汉市雒城街道金佛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