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话│■ 文/许朝军(教育工作者)
近日,四川省蒲江县教育局发布了2025年蒲江县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实施细则。在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方面,蒲江县作出一项重大调整:来蒲就业、创业的非蒲江籍人士子女,均可随时申请在蒲入学(父母持居住证、劳动合同、营业执照或参加养老保险任一即可)。(《成都商报》)
蒲江入学新政的一大亮点,就是随迁子女可以随时入学。这与以往义务教育入学政策相比,确实是一大进步。
国内不少地方出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额控制的原因,推行中小学入学“一次审核”制度,中小学入学一年中只有秋季开学时的一次报名机会,平时很少接收插班生、转学生。同时,一些地方规定,随迁子女应按照以流入地公办学校为主原则,到指定学校就读。这种安排对随迁子女来说,确实是一种压力。由于流动人员到新城市就业务工的时间点与中小学的开学时间往往并不一致,再加上一些随迁子女因家长工作变更、住所变更等原因需要转学,上述制度安排与随迁子女入学需求存在不匹配的地方。而在“随迁随入学”新政面前,这些问题和担忧全部迎刃而解。
“随迁随入学”政策善意满满,但在实施中也会面临诸多考验。一方面,以流入地公办学校为主的随迁子女就学政策,可能会使得这些学校面临学位紧张问题。另一方面,适龄入学对象及其家长同样有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希望获得一定的择校权。如果在入学设置上加以区别,难免在无形中消减“随迁随入学”的政策善意。
因此,“随迁随入学”政策的实施,离不开均衡教育作为支撑。有关部门应结合学龄人口变动趋势和人口流动趋势,科学规划布局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建立人口和学位联动预警机制,及时采取改扩建、扩优提质等方式,有效补充义务教育学位。同时,还应通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行集团化办学、普及数字化教育资源等,缩小校际差距,让每所学校都能成为“好学校”,这样“随迁随入学”政策善意的释放才会更加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