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

专章守护,让未成年人心理更健康 2025年04月02日  王恩奎(职员)

│画中话│■ 文/王恩奎(职员)

《重庆市精神卫生条例》已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设有“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维护与增进”专章,对提升下一代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法治日报》)

未成年人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心理状态十分敏感。学业的繁重压力、家庭关系的微妙变化、社交过程中的种种困扰等,都有可能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冲击。近年来相关数据显示,未成年人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态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已不容忽视。对此,重庆市在相关立法中设置专章,充分彰显了对下一代成长的深切关怀与高度担当,能够从制度、资源、教育等多个维度为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值得注意的是,专章在明确相关部门和学校、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具体职责的同时,还能为家长提供科学的育儿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依据专章指引,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及时察觉问题并给予正确引导。比如,专章明确家长“应当重视未成年人的陪伴、营养、睡眠、运动、劳动、人际关系等”,根据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家庭教育。

在落实专章部署维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进程中,最重要的是破解现实难题,切实保障好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一方面,专业心理人才短缺是一大挑战。无论是学校还是社区,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这就需要加大对心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高校增设相关专业,吸引更多人才投身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另一方面,社会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仍有待提升。部分人依旧存在偏见,认为心理问题是“矫情”“想太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的推进。对此,有必要加强社会宣传,通过公益广告、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消除偏见。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