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严少卫 陈远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记者采访发现,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而在众多民生关切中,生育力保存被频频提及。
从“基本生存”到
“高质量生活”
3月初的北京,春日渐暖。采访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首席专家阮祥燕,记者约了三次。过去的一年,阮祥燕和她的团队一直在忙。就在采访前一天,她们还完成了7台卵巢组织冻胎移植手术,“最小的一位小女孩只有12岁”。
“你问我最近一年在忙些什么,我就想实实在在服务更多患者。”阮祥燕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以来,阮祥燕一直在关注女童及女性生育力保护。
所谓生育力保存,简单来说,就是在人们因疾病、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可能导致生育力受损前,采用医学手段将生殖细胞(精子、卵子)、胚胎或生殖组织(卵巢组织、睾丸组织)冷冻保存起来的技术。主要包括精子冷冻、卵子冷冻、胚胎冷冻、卵巢组织冷冻和睾丸组织冷冻等。
阮祥燕说,目前,精子冷冻技术较为成熟,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男性不育症患者、即将接受可能影响生育功能治疗(如放化疗、手术等)的男性。卵子冷冻技术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用于帮助因疾病治疗可能丧失生育能力的女性。
“这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关乎尊重和选择的问题。”阮祥燕说,对于因疾病本身或治疗过程可能损伤生育功能的特殊人群来说,生育力保存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生理层面,也能够帮助有需求的人群保留孕育新生、为人父母的希望。
当前,我国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呈现年轻化趋势。有数据显示,80%的女性肿瘤患者经放化疗后罹患不孕症。阮祥燕表示,放化疗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大大延长了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但同时,“由于卵母细胞极度娇嫩”,女性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面临的不仅是与原发疾病的抗争,还面临卵子数量和质量的断崖式下降,以及卵巢功能的不可逆损伤。
临床中,阮祥燕发现,因为疾病,许多女性早早就丧失了成为母亲的机会。
阮祥燕说,肿瘤放化疗前存在一个“黄金时间窗”,一旦错过了这个保存生育力的宝贵机会,在肿瘤放化疗治疗对性腺组织产生不可逆损伤后,再想去解决生育问题就变得希望渺茫了。她指出,随着肿瘤诊疗水平的提高,许多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超过90%,部分肿瘤患者甚至实现了临床治愈。在此背景下,通过跨学科的高效协同进行生育力保存,有望帮助患者实现从“基本生存”到“高质量生活”的转变。
“我们一直在努力,
我们不想输给自己”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95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93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7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9‰。生育力是人口发展的重要变量,如何有效提高国民生育力,从而带动人口数量提升,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正因如此,生育力保存如今逐渐上升为社会关切。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更多患者希望在抗击疾病的同时,还能保有孕育生命的希望。”阮祥燕认为,每年有上百万年轻女性与儿童面临医源性卵巢早衰风险,而卵巢组织冻胎移植手术是儿童及此类育龄患者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生育力保护与保存的唯一方法。
她表示,如果这些因疾病导致生育力丧失的女性与儿童经过治疗后具备生育能力并拥有生育意愿,我国每年将新增约百万出生人口,从而一定程度缓解全国人口总数下降的趋势。
得益于医学的进步和发展,现在有了更多“延长生命”与“保存生育力”兼得的可能性。
2021年8月的一天,一声嘹亮的啼哭,成为阮祥燕终生难忘的记忆。这是我国首例冻存卵巢组织移植后自然妊娠产下的孩子。孩子的诞生,宣布了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在中国开花结果,填补了我国生殖医学史上此项技术的空白。这也是阮祥燕及其团队奋战和等待十年的成果。
从2010年在德国留学时发现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到建立中国第一个卵巢组织冻存库、组建团队、引入技术、临床试验……阮祥燕及其团队克服困难,不懈奋斗。
从事妇产科工作30多年的阮祥燕,除首次将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在中国实现临床研究向临床常规的重大成果转化外,还带领团队在妇科内分泌、绝经及生育力保护领域走向国际。她表示,在国内,由于信息不对称,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尚未得到很好的推广。
从医路上,阮祥燕常常提醒自己,医学路漫漫,求学无止境。从医学博士到妇科内分泌首席专家,再到全国人大代表,阮祥燕的身份在变,但她致力于女童与女性生育力保护的初心未变。
一个好消息是,近两年,很多学术组织纷纷成立女性生育力保护分会,更多的医学界同行开始了解到这一技术,更多的不孕女性也有了当妈妈的机会。
“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不想输给自己。”点开阮祥燕的微信视频号,她这样给自己鼓励道。
生育力保存
被频频点名
去年全国两会,阮祥燕就提交了一份关于女童和女性生育力保存的建议。经过呼吁,去年年中,卵巢组织冷冻移植手术5项收费项目中,有2项被纳入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京津冀地区的患者都可以享受该政策。”她说。
据了解,在北京,做一次试管婴儿的费用为2万元至4万元,冷冻卵巢组织一年的费用为1万元左右。相关项目被纳入医保后,将大大减轻患者的费用负担。
去年,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生殖医学中心首席专家卢伟英带领团队,累计完成门诊看诊量8万余人次、手术8730余台。从事生殖医学工作28年的卢伟英,还对海南省青少年性教育进校园情况展开了系列调研,以了解海南省中小学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普及现状。
值得一提的是,卢伟英还牵头带领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与海南省慈善总会成立了“共赴新生”公益项目,旨在解决残疾及生育极困难等群体的助孕费用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如何为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更好地献计献策,依然是卢伟英的关注重点。“我将聚焦女性生育力保存、促进生育意愿、减轻特定群体辅助生殖医疗费用负担等方面提交相关提案。”卢伟英说。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研究员王振杰认为,生育力保护是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构建生育力保护的系统性支持和服务体系,需要在保护理念、服务清单、工作格局、监测预警和技术支撑等方面发力。
同样关注生育力保存话题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肿瘤科副主任胡小青。
电话采访中,她告诉记者,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婚育观念改变,生育年龄普遍推迟,加之环境污染、疾病等因素影响,生育力下降问题日益凸显。
“临床中,我接触到一些女性患者,二十来岁卵巢功能就不行了。”在她看来,生育力保存技术为有生育需求人群提供了希望,对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意义重大。
胡小青介绍,随着社会对生育力保存需求的增长,具备生育力保存技术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逐渐增多。在一些大城市,许多大型三甲医院的生殖医学中心都开展了相关业务,为患者提供生育力保存的咨询、评估和技术服务。
为进一步推广普及生育力保存技术,推进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胡小青经过前期深入基层一线和专业科研机构的调研与座谈后提出。
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利用多种媒体平台,如电视、广播、网络、社交媒体等,开展生育力保存知识科普活动。制作通俗易懂的科普视频、图文资料,介绍生育力保存的重要性、适用人群、技术流程和安全性等内容,提高公众认知度。让广大群众知晓生育能力可以保存,现代辅助生殖技术可以让部分患有相关疾病的患者生育健康的下一代。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医疗机构开展生育力保存技术服务,对提供该项服务的医疗机构给予一定资金补贴和税收优惠。将生育力保存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特别是对于因疾病治疗可能导致生育力受损的患者,提高其接受生育力保存技术的可触及性。
提升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加强对生育力保存技术的科研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开展相关技术研究,提高技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建立健全生育力保存技术服务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加强对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监管,确保服务质量。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培养一批掌握生育力保存技术的专业人才。
建立生育力保存公益基金: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出资,设立生育力保存公益基金,为经济困难但有生育力保存需求的人群提供资金支持。
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加快制定和完善与生育力保存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生育力保存的适用范围、操作规范、伦理准则和法律责任等,为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法律保障。加强对生育力保存技术的伦理审查和监管,确保技术在符合伦理道德的前提下开展。
促进多部门协作: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技术规范和监管,科技部门支持科研项目,财政部门提供资金保障,医保部门推动医保报销政策落实,共同推进生育力保存技术的推广普及和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