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浩 沈闰州 任从宁摄影报道
十月的金秋,贵州省遵义市丹桂飘香、景色宜人。清晨,刚刚下过一场雨,距离遵义会议纪念馆不远的老城纪念广场上,残留的雨水反射着朝阳的光芒,像是地面上铺满了珍珠。拿着分诊条的刘先生,正在一张义诊台前不时地眺望着某个方向,那里一个巨大的红色展示牌静静地矗立着,上书“名医走基层 志愿服务行”几个大字。10月17日是“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志愿服务总队走进遵义,开展免费健康咨询和义诊活动的日子。
“我在报纸上看到了这个消息,听说好多大专家要来遵义义诊,一大早7点钟就赶到广场,拿到了眼科排序第一的分诊条。”刘先生高兴地说。
广场上,围绕着中央的喷泉,排开了眼科、外科、肾内科、心脏内科等8个诊台,每个诊台前都竖立着义诊专家的个人信息展板。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也派出30多名专家一道参与义诊。各个诊台前的板凳上,早早坐满了等待的人群,翘首以盼。
不一会儿,义诊专家们来到现场,换上白大褂后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这些专家来自北京、上海、广东、重庆、新疆等地,都是各自学科领域的权威,要是到医院去找他们看病,常常是一号难求。分诊台前,排队的群众越来越多。专家们耐心细致地问诊,为患者做检查,释疑解惑,获得了群众一致赞赏。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的诊台前,75岁的杨大娘并未着急诉说自己的症状,而是先向周行涛表达谢意。
“谢谢医生,谢谢你们远道而来为我们免费看病。”半天时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助理、肾内科副主任周福德耐心细致地看诊了20多名患者,收获了一大波“感谢”。
在义诊的前一天下午,各位专家还分别走进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遵义市中医院、遵义市精神专科医院(遵义市第六人民医院),为当地医务人员提供带教查房、业务指导。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副主任范娟还到遵义市第四十二中学,为中学生们举办了一场精彩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在遵义市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查房带教时,突然听到不远处护士高呼“42号病人情况有变,快来!”刘清泉当即带着跟学的医护人员过去,原来是一位老太太突然病情加重,血氧饱和度降到60%多,出现意识障碍。刘清泉给患者上了呼吸机,调整呼吸机的各个参数,不一会儿,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意识逐渐清醒。刘清泉详细了解病人的情况后,细心指导下一步的用药方案,给当地医护人员带来了一堂生动的中医重症急救现场教学。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罗勇对前来帮扶指导的专家说:“辛苦你们了,感谢你们远道而来帮助我们提升技术水平,感谢你们为革命老区医疗卫生事业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