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版

促进农村老年健康服务供需动态平衡 2024年10月23日  胡耀岭 杨博天

■ 文/胡耀岭 杨博天

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城乡倒挂”特点。相对于城镇而言,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更加旺盛,但农村老年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偏弱。《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加强农村老年健康服务,不仅要注重推动农村健康服务资源下沉,更要重视提升农村老年健康服务质量;不仅要从规模上提高老年健康服务供给水平,更要在结构上保障老年健康服务供需匹配,有效解决“供非所需”等问题。

农村老年健康服务不断完善但服务供给和服务质量仍有改善空间

从结构上看,农村老年健康服务系统由服务投入、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四大要素构成,四者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对以上要素分别进行考察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农村老年健康服务现状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老年健康服务资金投入加大。卫生总费用规模不断扩大和各级财政对乡村医疗卫生体系的专项投入资金逐年上升,使得农村地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

二是健康服务能力尚显不足。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是农村老年健康服务主体,乡村医生是提供健康服务的能动力量,其服务能力对老年健康服务具有重要影响,但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缺乏,且村医队伍年龄老化严重、“青黄不接”问题较为突出,高素质的服务人才匮乏,影响农村老年健康服务能力提升。

三是高龄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旺盛。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口患病概率显著增加,高龄老年人患病比例高达七成以上,且高龄失能人口占比快速上升。与低龄老年人相比,高龄群体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更加旺盛,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较高。

四是服务项目内容丰富。随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开展,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老年健康服务内容得到有效拓展,健康服务项目更加丰富。不过,老年健康服务的部分内容尚未得到全面有效开展,老年健康服务供需不匹配问题显现,同时服务效果与预期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笔者采取访谈形式对部分地区农村老年健康服务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农村老年健康服务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老年健康教育活动安排不够合理。比如,在健康教育宣传过程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往往采取设立宣传栏、拉横幅、贴标语等宣传形式,虽符合要求,但实际宣传效果欠佳,对开展老年健康服务的实际帮助不大。

其二,老年健康服务供需信息不对称。大部分农村老人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健康意识和医疗保健知识,因不了解老年健康服务内容和形式,不能充分有效利用老年健康服务,而且缺乏顺畅的意见表达途径和参与渠道,难以及时反馈个性化健康服务诉求;同时,村卫生室对老年健康服务需求信息的了解程度也不足,村医因日常事务繁杂,无法准确掌握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信息,健康服务供给未能以农村老年人实际健康需求为导向,从而降低了农村老年健康服务有效利用率。

其三,乡村医生健康服务能力不足。乡村医生是开展老年健康服务的重要力量,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决定着农村老年健康服务质量。目前,村医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都存在短板,这些不足是农村老年健康服务供给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的重要原因。

其四,老年健康服务内容供需错位。我国农村老年健康服务内容日益丰富,但存在“重视硬件设施,忽视软件资源”的问题。同时,在服务内容设置上,未能充分回应农村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实际需求,突出表现在两方面:未能正确分析老年健康服务需求多样性信息;未能根据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变化,动态调整服务内容。

以促进服务供需动态平衡为抓手提升农村老年健康服务质量

农村老年人口是健康服务应特别关注的重点人群。这就需要在制定健康服务政策时适当向农村老年人口倾斜,提升农村老年健康服务供给水平,尤其是要提高老年健康服务质量。笔者通过对农村老年健康服务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制约老年健康服务质量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老年健康服务供给与农村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不匹配。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促进农村老年健康服务供需动态平衡,进而提升农村老年健康服务质量。

第一,发挥“三大权威”作用,加强农村老年健康教育。农村居民普遍对权威专家、权威媒体、权威部门较为认可,健康教育应充分发挥这“三大权威”的作用,确保健康知识得以普及应用并产生实际效果。比如,在乡村举办公益性健康讲座时,由当地名医进行现场咨询,及时解答农村老年人关心的健康问题;当地报纸、电视节目明确公益健康宣传义务,在醒目位置或黄金时间传播保健知识、健康理念以及老年健康服务相关政策;卫生健康部门严格审核健康教育内容,保证健康知识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规范性。

第二,采取参与式服务模式,保持供需信息对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面建立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完善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和健康服务记录,通过采取参与式服务模式,定期评估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和健康服务需求,掌握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偏好,及时更新动态需求信息库,保证老年健康服务需求信息采集的及时性、有效性,以此保持健康服务供需信息对称,便于乡村医生提供综合性、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和慢性病防治服务,提高老年健康服务质量。

第三,加强村医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村医健康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村医选聘制度,大力培养全科医学人才,提高村医知识储备和医学素养。在推行“村医入编”的同时,探索在乡镇设置健康专员岗位并将其纳入基层编制,以此提高村医的社会地位和工作积极性。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资金核算机制,建立农村老年健康服务补贴标准,根据综合服务数量、服务效率和居民满意度等指标确定补贴金额,将其作为村医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第四,以需求为导向,动态调整老年健康服务内容。服务内容应根据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实现健康服务内容与健康服务需求有机衔接,健康服务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应从实际出发,以老年健康服务需求为导向,建立自下而上的服务决策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农村老年健康服务质量,进而提升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服务满意度。

综上所述,提升农村老年健康服务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等主体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把握农村老年人口的健康服务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动态调整老年健康服务内容,保持服务内容与服务需求有效衔接,促使农村老年健康服务供需平衡,从而提升农村老年健康服务质量,保障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作者单位:胡耀岭,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河北大学人口与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杨博天,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