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版

人工智能“两化”为医疗新质生产力提供动能 2024年10月09日  陈远

2023年是我国医疗人工智能发展的转折之年,不仅医疗数据逐渐成为可价值化的资产,医疗人工智能技术也从深度学习过渡到大模型。近期出版的工业和信息化蓝皮书《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3—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以专门章节探讨我国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提出人工智能数据价值化与大模型场景化将成为医疗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

医疗行业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医疗生产力具有颠覆性创新驱动、发展速度快、发展质量高等特点,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民健康和生命质量。蓝皮书认为,以大模型场景化与医疗数据价值化为典型特点的新型医疗人工智能的兴起,成为医疗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起点。

医疗数据对于医疗的价值就像石油之于工业,盘活数据要素是医疗向更数字化、更智能化阶段迈进的必经之路。对于不同使用者和医疗场景,医疗数据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用于观察患者的预后和临床路径的效率,帮助新疗法和新药品更准确寻找靶点和最佳临床目标人群;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还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的出现。

医疗大模型是通用大模型在医疗领域的增强模型,作为一种场景化大模型,可满足不同的场景化需求。比如,大模型和医学影像结合,可以提升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大模型和药物研发结合,可以提高药物研发效率、降低成本;使用大型语言模型处理医疗文本,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准确、快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从而提高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此外,场景化大模型还可用于医疗数据增强等方面。比如,针对医疗数据库质量不高等情况,可以利用大模型的生成能力,对原始数据进行重构,生成更高分辨率图像等。

基于2023年以来医疗人工智能数据价值化与大模型场景化在政策、实践等层面取得的进展,蓝皮书研判,人工智能“两化”将经由三个方面成为医疗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

医疗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将进入高峰期。据估算,未来五年我国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每年将吸引直接投资约4000亿元,投资总额将达到2万亿元,医疗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也必将进入高峰期。从地方实践来看,2023年部分地方和行业已经开展了医疗数据应用和运营的小范围试点,随着数据要素政策逐步完善,未来医疗行业公共数据有望放开运营,带来产业实践落地。

大模型场景化将成为大模型在医疗领域应用的主要模式。一方面,医疗场景化大模型由于继承了通用大模型的能力,具有更深入理解具体医疗场景医学知识的潜力;另一方面,医疗场景化大模型针对特定应用场景而打造,可以有效控制参数规模,降低部署及运行成本,其模型精度不仅可以超过通用大模型,甚至可以超过传统小模型,更适合在医院内部部署。

“世界模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效果值得期待。大语言模型拥有从书面文本中提取的大量背景知识,但缺少人类所拥有的常识,因此虽然大模型在语言交流、图像和视频生成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却无法解决基于因果的现实问题。近年来推出的基于“联合嵌入预测架构”的“世界模型”,可以让人工智能系统通过这一模型理解世界的运转方式、生成对未来环境的预测和仿真,在医学影像理解等多类场景中具有很大潜力,有望成为医疗人工智能的新技术路线。陈远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