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

当老年人遇上呼吸道感染季 2024年10月09日  王倩

■ 本报记者/王倩

随着秋冬季的到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也即将迎来高发季。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性疾病,由于其免疫功能下降,发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并可能导致原有基础性疾病病情加重。基于此,老年人如何在感染高发季科学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健康话题。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多种呼吸道疾病“抱团流行”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侵入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细菌和支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引起,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肺炎球菌等。

“大家对流感病毒最为熟悉,它引发的就是人们常说的流行性感冒。”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燕明指出,与普通感冒不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迅速,常表现为突发性高热,并伴有畏寒、寒战。患者全身症状明显,常感到全身酸痛、乏力、头痛、肌肉关节痛,并可能出现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婴幼儿和孕妇等高危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危害更为严重。一项基于全国流感监测和死因监测的数据显示,全国平均每年有8.8万例流感相关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流感相关超额死亡数占全人群的80%,其超额死亡率显著高于60岁以下人群。

相比于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由于在国内不属于法定传染病,其认知度并不太高。但事实上,这个病毒是老年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专家介绍,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传染性其实不亚于流感,一定程度上比流感病毒传染力更强。此外,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患者临床症状出现前1至2天即有传染性,传染性通常会持续3至8天,但是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人,即使临床症状消失,其传染期仍可长达4周。

李燕明表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通常会引起感冒样症状,大部分感染可以自愈,但老年人和罹患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后,可能导致严重不良临床结局。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33.6万例65岁及以上老年人因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而住院,其中约1.4万例住院病例死亡。在美国,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导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病毒之一。研究显示,与流感病毒感染相比,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肺炎、基础性疾病加重等风险增加相关。

支原体在老年群体中的感染率相对较低,但也不能忽视。以肺炎支原体为例,其感染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还可引发肺外并发症,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支原体肺炎在我国秋冬季的发病率较高,可能与秋冬季室内活动增多、空气流通差及人员接触密切有关。”李燕明说,支原体肺炎发病形式多样,多数患者仅以低热、疲乏为主,部分患者可出现突发高热并伴有明显的头痛、肌痛及恶心等全身中毒症状,呼吸道症状以干咳最为突出,一般会持续4周以上。

■科学防护筑牢健康“屏障”

要降低老年人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风险,做好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李燕明指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释放的飞沫传播;另一种是接触传播,即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引起的直接传播,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触摸口、眼、鼻等引起的间接接触传播。因此,老年人可以通过一些公共预防措施来进行预防,比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咳嗽礼仪、常通风、少聚集、保持环境卫生等。

此外,接种疫苗主动免疫也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方式之一。接种疫苗可以提高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力,减少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风险。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冯录召表示,目前可用于老年人接种的疫苗包括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

“一般而言,在高发季节到来前的1至2个月,接种疫苗最合适。例如,国内一般推荐在9月至11月接种流感疫苗,最好能在10月底前完成流感疫苗接种。”冯录召表示,即使错过最佳接种时间,依然建议及时接种疫苗,毕竟接种疫苗就能获得具有针对性的保护力。

“关于疫苗的接种禁忌,一般有3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一是疫苗成分过敏者,不能接种该疫苗;二是如果患者处在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或者正处于疾病的急性期,建议暂缓接种;三是有免疫功能缺陷或是免疫抑制疾病患者,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冯录召说。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