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

赴“为老”之约 以青春之名 2024年10月09日  陈远

■ 本报记者/陈远

■ “由于老年患者具有特殊性,护理工作必须更细心、更主动一些。”老年医学一科护士长高云磊解释,“细心”和“主动”,一方面应体现在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另一方面,更要体现在护理工作的与时俱进上。

■ 一些患者在入院前就大致知道自己将会接受哪些治疗,对于治疗结局也有一定预期。这些患者不再一味追求更好的治疗效果,而是希望关注到他们的内心活动,排解他们的痛苦感和孤独感。

■ 相比前辈,“00后”起初可能在责任感方面相对弱一些,但经过职业素养培训后,他们能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护理工作,并显露出独特优势。

■ “青春养老人”的出现反映了涉老专业走上正轨。随着越来越多的院校开设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养老服务行业其实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老年人眼中,他们如孩子一样。在最青春的年纪,他们选择服务老年人。“青春之花”在老年人最需要的地方绽放,让“朝阳”之辉添彩“夕阳”之美,他们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青春养老人”。

“青春象征着活力”

作为一名“89后”,航天中心医院老年医学一科护士李鹏玲从事护理工作已有14个年头,积累了丰富的护理经验。在她看来,老年护理对护理技术的要求固然较高,而给予老年患者心灵上的安抚是一项同等重要却又不为外人所知的工作。

李鹏玲工作的老年医学一科目前共有81张床位。更多的时候,这里的床位使用率超过100%,常常是上午有人出院,下午就有新的患者住进来。好在大多数患者都是有陪护的,对于无人陪护的患者,护士们会更加留意他们的实际需要。

在李鹏玲的从业经历中,她不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名高龄患者是“走着来住院”的,在老人自己和家人的认知中,都觉得既然在家可以自理,住院期间当然不需要陪护。然而,由于不适应环境、心理紧张焦虑等原因,老人夜里上厕所可能会迷路,或者在院期间出现夜间谵妄、躁动等情况。这就需要护士时时留意患者,及时给予生活上的帮助或精神上的安抚。

“由于老年患者具有特殊性,护理工作必须更细心、更主动一些。”老年医学一科护士长高云磊解释说,“细心”和“主动”,一方面应体现在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老人夜间病情变化比年轻人更多、更急,这就要求护士有主动巡查的意识,夜间巡查要多一些,多走到患者床前观察其生命体征;老年患者对冷、热刺激不敏感,护士在提供冰袋、热水袋的时候要更加仔细,避免发生冻伤或烫伤事件。

另一方面,“细心”和“主动”更要体现在护理工作的与时俱进上。回顾自己的从业经历,高云磊总结了20多年来不同年代患者对待医疗和护理工作的态度变化。最初几年,老年患者普遍的想法是“我要活着”,只要能维持生命,愿意接受会带来痛苦的有创治疗,但很少对心理支持提出要求。随后十来年,老年患者的想法变成了“我要治病”,不仅要求维持住生命,还要求医护人员能解决健康问题,保证一定生活质量。现在的老年患者,随着健康素养的进一步提高,开始提出了“我要支持”的要求。一些患者在入院前就大致知道自己将会接受哪些治疗,对于治疗结局也有一定预期。这些患者不再一味追求更好的治疗效果,而是希望护士关注到他们的内心活动,排解他们的痛苦感和孤独感。

看到老年患者的心态变化,高云磊在护士培训中进一步加强了对沟通技能和先进护理理念的培养。虽然相对于转岗护士来说,培养年轻护士需要“从一张白纸开始”,但年轻护士也给她带来了很多惊喜。相比前辈,“00后”起初可能在责任感方面相对弱一些,但经过职业素养培训后,他们同样能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护理工作,并显露出独特优势。在与老年患者的沟通中,年轻护士往往“嘴更甜”,“爷爷”“奶奶”等称谓给患者提供了一种情绪价值,拉近了患者与护士之间的距离。对于老年医学科这个“特别注重与人打交道”的科室来说,年轻护士的热情和活力既给护理工作加了分,又给科里带来了新鲜血液。

“青春洋溢着一股冲劲”

对于“青春养老人”的活力,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张绍开有着同样的认识。该院老年病科一共有30张床位,床位使用率在80%左右。这些床位一共由包括张绍开在内的7名医师负责,其中有4名医师是“90后”。

从老年医学科室管理者的角度看,张绍开觉得,在“青春养老人”的培养上,医师面临的情况与护士有一些不同。由于老年患者往往多病共存,这对医师专业素养的要求比较高。“一些疾病专科的医师可能‘摸爬滚打’三五年就能处理好常见病,锻炼五至八年就能独当一面。但对老年病科来说,由于老年患者的病情相对复杂,病情比较重、变化又比较快,其实医师在专业上面临的压力是比较大的,需要学的东西也比较多。特别是我国的老年医学其实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即便是年轻医生,他们读书时的专业并非全是老年医学专业,上岗后不仅需要学习相关学科的诊疗知识,还需要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虽然年轻医生需要补的课多一点,但相比转岗而来的前辈,他们的优势也很突出。张绍开解释说,“老医生”在过去的诊疗经历中可能形成思维定式,对于老年医学强调的关注老年人心理、营养支持、生活能力保存等新理念,反而没有年轻医师关注得多。另外,现在很多老年患者在寻医问诊的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心理支持需求,希望医生在情感上多给予回应,因而更愿意与年轻医生交流。

“现在很多患者对年轻医生都表现出一种亲近感。有患者表示,年轻医生的年龄跟他们的孙子、孙女一样,找他们看病时心理上有慰藉感。同时,年轻医生也更容易关注到患者的心理变化。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互动。”张绍开说。

更让张绍开自豪的是,科里的年轻医生在诊疗工作和科研中展现出了青春的力量。过去老年病科对营养支持治疗缺乏关注,科室建设存在短板。面对科室发展和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科里的年轻医生凭着“主动学”“学得快”的冲劲,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比较系统地掌握了相关知识,在为患者及其家属传播相关理念的同时,也帮助科室通过了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医学机构管理分会的“老年营养示范病房”验收。

年轻人的另一个优势是创新意识比较强。部分80岁以上的患者,由于病情复杂,是不能简单照搬临床指南去治疗的。年轻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发现问题后,会有意识地开展进一步研究,在以科研带动临床方面表现出很强的优势。

目前,昌平区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共有6个科研课题,同时还在创建老年认知障碍诊疗中心,在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治疗到后期照料中尝试采用数字药物疗法等先进治疗手段。在此过程中,年轻医生经常会展现出丰富的创意,发挥了很大作用。

在采访中,年轻医生坦言,他们在与老年患者交流的过程中,自己在为人处世和诊疗等方面也有很多感悟。老年病科医生赵佳慧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心血管方向)硕士毕业后,来到老年病科工作。她觉得,与实习期间轮转过的科室相比,老年病科的患者由于大多独居或与儿女缺乏沟通,更希望医生是“倾听型”的,他们不仅想与医生沟通疾病和心理方面的问题,还希望医生倾听他们的家庭故事。

在赵佳慧将近4年的工作经历中,她接触过很多老人,每一名老人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令人难忘的经历很多。

“青春是重要竞争力”

在医院老年科室之外,越来越多的青年进入养老服务行业,不断壮大的“青春养老人”队伍得到社会关注。今年高校毕业季,全国首届养老本科专业毕业生被众多养老机构“抢聘”的新闻,登上了热搜。

作为一名老年学研究和教育工作者,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于泽浩的研究方向是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

同时,他也是该校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研室主任,见证了一届又一届学子经过专业的培养后投身为老服务领域,成为行业里的新生力量。

他认为,“青春养老人”的出现反映了涉老专业走上正轨。随着越来越多的院校开设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养老服务行业其实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是北京市首批开办养老专业的院校之一,2010年出于积极应对首都人口老龄化的目的开设了这一专业。

“专业刚设立时的名字是老年服务与管理。2021年,教育部调整修订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专业更名为现在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名称的变化,反映了养老服务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进一步深化。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走进人们的视野,需要更加强调将智慧科技元素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将健康与养老联系起来,除了强调健康与养老是‘不分家’的紧密关系外,也体现了协同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用意。”

从专业教师和研究人员的角度,于泽浩对“青春养老人”寄予厚望,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也充满了信心:“无论从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等服务场景拓展来看,还是就养老服务向老年教育、智慧助老、老年游学、健康养生等综合性服务体系发展而言,都能发现一个多元、优化的产业生态正在形成。这给从业者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就业机会和更加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也给学生和家长选择养老专业提供了更足的底气。”

于泽浩认为,更应被看到的是,在媒体深入宣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下,当今的学生正在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看待健康养老专业。伴随老龄经济和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增加,他们倾向于以“在实践孝亲敬老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工作。这种认识上的改变将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于泽浩特别指出,如果将“青春养老人”与老一辈养老服务从业者放在一起比较,自然能够看出青年的优势有哪些。一方面,青年更有朝气,不但能将活力带给老年人、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情绪,而且他们学习使用智能手机、适应智能环境等新事物更快,可以帮助老年人适应新鲜事物、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时代发展红利。另一方面,接受过专业培养的青年,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比如,在校期间学过老年心理学知识的青年,更懂老年人的心理;学习过管理知识的青年,能在开展养老服务的过程中发现机构管理存在的不足,并建议改进。这些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对于服务质量的提升和青年的职业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

“总之,‘青春养老人’正逐渐成为高质量服务的主角,成为养老服务行业的重要竞争力。”于泽浩最后总结道。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