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张志君
今年3月,浙江政务APP“浙里办”中的相亲交友平台“亲青恋”在媒体上突然爆火,3个月时间内注册用户增加36万人。同时期,河南省开封市的线下相亲节目“王婆说媒”也火爆异常,相关短视频在网络上成为现象级产品。此后,各地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也纷纷出新招、亮大招。比如,最新数据显示,共青团四川省委今年统筹推出的“团团严选·青恋计划”青年交友活动,600多场活动的参与人数超过4.8万人次。这些青年交友平台的受追捧,在很大程度上说明青年不是没有“交友”需求。
然而,随着社会各界对青年婚恋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和聚焦,一些线下相亲交友平台的表现形式、“表演”过程引发了一些质疑,如网上一些“负面”评论担心企业、景区等组织的线下交友活动的参与者“真实情况”真假难辨。而有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信用背书”的“亲青恋”“团团严选·青恋计划”等相亲平台,因有实名注册、信息核实等程序,就没有遭遇类似质疑。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共青团成都市武侯区委组织的“寻迹三国·缘定武侯”主题“青恋计划”活动还以积极正面的评价上了热搜,阅读量超过220万。有网友表示:“官方严选值得信赖。”这反映出当代青年对“官方”的信任,也说明有可以信赖的交友渠道是青年交友平台得到认可的关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而帮助青年交友就是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对此,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统筹渠道建设。现在,各方都很关注青年婚恋,都在下大力气建设类似于“亲青恋”“团团严选·青恋计划”的青年交友平台,主办者不仅有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还有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同时需要对平台的可靠性加以关注,防范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等情况。鉴于青年需要的是可信赖的渠道,再考虑到当前相关平台还不多的实际情况,可以统筹各方或者是由多个部门联合建立一个后台系统,不同主办者申请部署不同的前端(即青年交友平台),并实现不同前端统一在政务云进行备案和核查,都通过与公安、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的信息比对来验证“真身”,最终实现不同青年交友平台都值得青年信赖。
拓展内容供给。当前,各类青年交友平台提供的服务内容,基本停留在组织青年“见一面”的初级阶段,对于青年见过一面之后还想再见第二面的需求很少能够给予回应,多是将后面的事交给青年自己努力。其实,就相亲交友来说,“一见倾心”的很少,“一见无感”的很多,还有许多属于“一见不烦”。而为青年提供与同一位异性重复见面的机会,或许是加深印象最简单却最有效的方式,这也是符合相亲交友现实情况的。所以,组织青年“见一面”之后还有很大的服务空间,青年交友平台必须有组织青年“见几面”的精耕细作意识,才能提供更有效的服务,才能让青年更信赖、“黏性”更高。
丰富活动形式。说起形式,相亲交友活动不外乎“线上+线下”,而且线上交友最终还是要落在线下,所以要特别重视线下活动的形式。上文提到的“寻迹三国·缘定武侯”主题活动,就是巧用三国文化,让青年在体验文化中相互加深了解,以志趣来“圈”自己有意的人。简而言之,青年交友平台要找到好的活动载体,在有趣的活动中让青年彼此都能更加清晰地了解对方。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青年的特点或者特长、意愿去设计活动,让兴趣、意愿有“交集”的青年多参与同一类活动,以此增加相亲交友的成功率。笔者认为,可以做点现在爆火的“青年夜校”文章。参加“青年夜校”的青年大多是有着同样兴趣的人,完全可以组织这样的单身青年参加“青年夜校”,让他们能结识兴趣相近的异性。相信这样的服务形式成功率会更高。
人口发展是一个大命题,青年交友是一个小切口。如果找好了角度,青年交友平台就是那根可以撬动青年婚恋的杠杆。面对青年不是没“交友”需求、而是缺“信赖”渠道的现实,有必要深入研究、大力支持。
作者系共青团四川省委办公室主任、一级调研员,社会工作师